5月8日上午,在蕪湖長江公路二橋節段梁工廠內,最后一榀節段梁在完成8天的修養期后被吊離預制臺座,這標志著項目全線節段梁預制任務圓滿完成,為蕪湖二橋年底建成通車打下堅實基礎。
從2014年8月份開始生產第一榀節段梁,到最后一榀節段梁“下線”,整整2年零9個月。蕪湖二橋建設者以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,完成了全世界規模最大、國內首次應用的20046榀全體外預應力輕型薄壁大懸臂節段拼裝箱梁工廠化生產任務。
蕪湖二橋及其接線建設條件及環境十分復雜,工程跨越江、河、漫灘、圩區,和航道、港區、大堤、廠區、城區、公路、鐵路這一系列的外圍設施都有交叉。結合項目實際,設計者通過嚴謹的計算論證,創新性地提出全體外預應力輕型薄壁箱梁橋施工方案,采用輕型、薄壁、大懸臂、全體外預應力設計,具有結構輕巧、構造少等特點,在我國橋梁項目中首獲全球BE創新獎。
項目28公里引橋及接線橋梁共需2萬多榀節段梁,為此,全線共設置4座標準化節段梁工廠,產品質量及安全實現了由“場”到“廠”的轉變。在節段梁工廠內,按工藝流程,被規劃出鋼筋加工區、胎座綁扎區、成品存放區、預制區、存梁區等功能區,從鋼筋、水泥、石子進廠,到節段梁成品出廠,每個環節都實現了標準的“流水線”生產。鋼筋加工、產品養護等各個環節,全部實現數控化和自動化,人工減少三分之一,加工效率卻提高了5倍,加工精度合格率提高到98%以上。經檢驗,2萬多榀節段梁產品,結構尺寸誤差不超過1毫米,梁體重不大于1%。
在近3年時間的節段梁預制過程中,二橋建設者先后總結出節段梁砼溫控精度、制造控制精度、安裝控制精度、高性能砼品質精度、鋼筋加工精度、線形控制精度、預埋件定位精度、信息化管控精度等“安徽精度”系列施工指南,提煉出752條技術指標,其中高于規范的指標145條,新增指標多達60多項,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。